霍鹰东的母亲出言声称不再跟儿子合伙做生意,而霍鹰东经过这番冒险经历,性格变得倔犟,意志更坚毅,行动更果敢。霍鹰东不想老是在母亲的庇护下生存,期望完全自立。
霍鹰东母子两分道扬镳,各立门户。霍鹰东的母亲仍做驳运生意, 霍鹰东买了一艘拖船跑运输。母子俩都还是靠水为生。
“母亲从未信任过我,我经常我行我素,她认为我是鲨胆,太莽撞、太冒险。我尊敬母亲,但我那时快30岁了,不能事事都听她的。”霍鹰东回忆说。
霍鹰东出生于水,对水有特殊的感情。霍鹰东凭藉一艘拖船,维持着一家人生汁,还略有积蓄。他熟悉珠江口各岛屿间的水道, 也对这片地区的海上贸易了如指掌。
财运终于来了。
1950年韩战爆发,内地参战。帝国主义对内地实行经济封锁,港英当局也宣布切断与内地的贸易。
而当时处于工业基础薄弱的内地,急需各种战备物资。香港的华商,为自己、也为同胞冲破帝国主义封锁,向内地运送违禁物资。
由于港英政府的禁运造成物资奇缺,价格暴涨,不仅是物资本身,运价亦直线飚升。
这就是霍鹰东碰到的发财良机,如果霍鹰东没有这艘拖船,对海上贸易一无所知,他很可能就会错失这次机会。
霍鹰东是最先涉足这一行列的。香港原来就积压了大量的战争剩余物资,此刻,又有人源源不断地将货聚集于香港——等待这些“冒险家”转运到内地或中转站葡京。
霍鹰东从未交过这种好运, 现钞如同猪笼入水,数都来不及数。
他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。他既做船东,又做货主。他的船只成几何级数增长,拥有一支可观的船队。
当然盈利大的生意, 也意味着风险极大,有不少船只,或触雷,或翻船,或被扣留,或受到炮舰攻击。
霍鹰东运气特别好,毫毛都没伤一根,旗下的船只,均人货无恙。
战争引发的“特需”,在香港造就了一批富翁,霍鹰东自然在其列,并且创造出布衣晋身富豪的神话,香港的亲英人士,指责韩战中与内地进行特需贸易的人,说他们发的是不义之财,更谴责他们走私军人,是战争贩子。
诚然,如果根据港英当局当时的法例, 他们当然是属于“走私违法”。但是如果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相论;他们的“偷运”又属义行壮举。
当时的禁运物资有数百种之多,其中以药品(特别是盘尼西林之类的抗菌素)的利润最大。
霍鹰东“偷运”的物资是哪类, 就不得而知。也许是有人见霍鹰东“草莽暴富”而耿耿于怀,就戟指霍鹰东是“军火商”。
韩战结束,与内地的民间贸易很快沉寂下来。靠水发家的霍鹰东,考虑他下一步的发展。
英文《南华早报》发表了Berta manron女士《霍鹰东发迹史》一文,文中说:霍鹰东在朝鲜战争结束后,至少赚了一百万美金。但是很多人认为不止这个数。
《重生之搏浪大时代》
1954年,霍鹰东用现金在铜锣湾买下他平生第一幢大厦。
已经掘得第一桶金的霍鹰东,该把他的投资方向指向何方呢?不甘沉寂的霍鹰东,如今有可观的资金做后盾,必有一番大的作为。
1954年12月20日,农历的黄道吉日。
这一天,香港商业巨子霍鹰东,甩出一百二十万港元巨款,在繁华的铜锣湾购置了一幢大厦。
一个出身艇户的贫寒之士,一个命途多舛的冒险勐人,从此步人人生最辉煌时期,他仍是一个商界勐人。
霍鹰东购入大厦,即注册创办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。“立信”二字,取自“立足于信誉”之意。
霍鹰东看好香港的房地产业。香港是弹丸之地,四十年代末人口急剧膨胀到二百多万,住房紧张;香港工业开始起步,工业用房奇缺。
香港的地位已趋稳定,人们热衷于购置物业。房地产大有可为,拥有物业,不愁找不到买主。
然而,房地产投资浩大,韩战时运售战余物资积攒的所谓“巨资”,难以在房地产业大展拳脚,谈何“立信”?
霍鹰东洞悉出过去的弊端,决计大胆革新,创立预售楼花、分期付款的办法。
所谓楼花,就是将尚未建筑的住宅、工商楼宇分层、分单元预售出去。霍鹰东这一招,大受用户欢迎,开发的物业,在蓝图阶段就抢售一空!
那时一套住宅单元,约一万至两万港元。普罗大众收入低,要一次拿这么多钱确实很困难。
如果预购楼花,欲置一万两千港元的楼字单位,首期只要交六千港元。而当时租房住,顶手费(保证金)为房价的一半,也要拿出六千港元。买主购得楼花,以后每月缴三百港元,二十个月后能得到一个单元的现房。
三百港元的供房费,与房租费差不多,而租房者住到老,都还是寄人篱下。两者对比,天壤之别!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:衍墨轩书屋(m.ymxshuwu.com)香江大亨传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