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亏那时的钱抵(值)钱,一碗沙河粉还不到1角钱,低档客栈住一天才1港元。
陆孝佩就这么撑着,四处奔波去找工作。
大概是天无绝人之路,绝望中的陆氏邂逅原来做工程认识的友人,陆氏顾不得体面,向他倾诉自己的窘况。友人借了五百港元给陆孝佩,使他得以栖身糊口。
那时的沪上人多执纺织、航运、贸易等业,开建筑行的几乎没有。
陆孝佩只得去粤省人开的建筑行打工。做施工监管是要兼做人际关系的,业主是粤省人,地盘工也是粤省人,陆孝佩的粤话不“灵光”,常常发生误解,致使影响施工。
但不久陆孝佩的优势发挥出来,业主若是英国人、沪上人,陆孝佩的英语、吴语正好派上用场。
又没多久,陆氏的粤活也灵光了起来。
陆孝佩跳过几次槽,每跳一次,薪水涨一次,他颇得老板赏识,让他做大工程的监管。
陆孝佩回忆道:“战后香江城市建筑的变化,我可如数家珍,不少工程我亲自参与过。不过,能留下芳名的,是地产商、建筑公司老板、建筑设计师,我们施工工程师,跟地盘工一样,为他人做嫁衣裳。”
陆孝佩梦寐以求自己开业,他从未想过要做地产商,只想开建筑行——在沪宁买地置房的教训太惨痛了!
克勤克俭10余年,终于有了十三万港元积蓄,1961年,陆孝佩与妻子合开了一间夫妻档——公和建筑。
有人说公和取自公婆的谐音,夫妻档即是公婆档。有人便去问陆孝佩,陆氏用带沪上口音的粤语道:“我晤知啦,随便你怎想啦。”
陆孝佩负责接业务、买材料、监督施工,妻子管理帐目和做家务,陆氏做工程一丝不苟,精益求精,从不偷工减料,故信誉愈来愈好。
开始是朋友照顾,给一些不重要的小工程让公和做,后来,就有人主动找上门。
“信誉比情面更重要。”陆孝佩不无感慨他说,“那时连建筑材料商,都乐意赊材料给我,搞建筑就这点好,不需要大本钱,当然,一切还得倚赖互相信任。”
公司在最初几年,仅夫妻两人,什么都一脚踢,每天都要做满十四五个小时。
陆孝佩承认自己是个出色的施工工程师,又是一个蹩脚的估算师,
“我可说是捱到‘金睛火眼,了,有好几次,都因工程核算,估计错误,几乎导致破产。”
公和在最初只拿到港府工务局颁发的A级牌照,这已经相当不易了,有A级牌照,就可单独承包工程,限100万港元以下的小工程,现限度放宽到300万港元以下。
陆孝佩经过不懈努力,公司业务和规模增长很快,终于在六十年代末获得C级牌照。
C级是最高级别的建筑牌照,可以投标无限量的工程。
时值地产转旺,地产商在地盘大兴物业,给建筑业带来勃勃生机,公和招兵买马,又上一级台阶。
地产的兴盛带旺了股市,1972年,不少华资地产、建筑、航运、工业、贸易公司,纷纷“骑牛上市”。
公和建筑股票也上市挂牌买卖,公和成为当时仅有的数家上市建筑公司之一。
除李保罗的保利倒闭外,其余凡家上市建筑公司,都成为日后建筑业的巨擘。
要说机遇,香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,每年都有数幢这类建筑上马。
陆孝佩参加投标,却因没有这方面的“实绩”而败北。
机遇又一次来了,整个建筑界都为之振奋。
1980年10月,汇丰银行宣布要拆毁旧银行大厦,在原址建一幢将耗资数十亿港元的新大厦。
香江的保华、金门、新昌、协兴、瑞安等大建筑公司闻风而动,积极脐身竞投工程。
汇丰银行是香江的招牌,承建汇丰大厦自然是中标建筑公司的招牌!
陆孝佩心明肚知,公和永保联营公司,大新公司占5成股份,虽是建筑行少数几家上市公司,但与那些大上市公同比,公和还是“小老弟”,尤其是没有招牌建筑使汇丰信任。
陆孝佩已年逾花甲,干了一辈子建筑,机遇总还是有的,但岁数不饶人。陆氏决计竭力以搏。
他如愿以偿,在同业睽睽目光下,一举投得这项全球最昂贵、全港最热门的建筑工程。
陆孝佩凭何力挫群雄,独领风骚的呢?陆孝佩怀着自豪之情对媒介说:“我能够夺得工程,全凭战略运用的成功,这场仗,《孙子兵法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。”
“有的放矢”,汇丰银行要选择一家香江及一家外国的合伙公司。
显然,外国公司实力雄厚、技术先进,但外国公司不熟悉香江的情况,尤其不善管理本地的地盘工,这些缺陷,得靠香江公司弥补。
汇丰要求外国公司加盟,并奉行择优定标的原则。
由于汇丰是英资公司,难免不会对英国人带有好感。
陆孝佩马上飞赴伦敦,邀请英国最大的wIMPY建筑公司联盟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:衍墨轩书屋(m.ymxshuwu.com)香江大亨传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